周沛教授学术报告: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学术性”与“实证性”探讨

发布时间: 2019-04-23

2019419日,河海大学公管大讲堂“社会保障学术坊”系列报告第九期在河海大学厚学楼210举行。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沛老师受邀为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作题为“社会学科研究中的学术性与实证性探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毅杰教授主持,我院韩振燕教授、曹海林教授、李静教授、陈际华副教授、张鑫副教授、季年芳副教授、郭剑平副教授等老师及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

周沛教授从解答社会科学研究者们共同的困惑——如何做到既不“阳春白雪”也不“过于接地气”开始讲座,提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既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也要做到学术性与实证性的紧密结合。周教授认为,学术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科学性的理论、思想、观点和方法,而实证性则主要是指在事实调查、事实描述中发现规律;学术性要把握共性与个性,而实证性要做到价值中立。

周教授还分享了如何实现学术性与实证性的结合,他认为关键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多视角分析、深层次研究、科学的思辨、高度的概括以凸显文章的思想性;二是提升个人专业的知识与学说的应用,拓展视野,增加实践来上升文章的理论性;三是利用详实的资料、清晰的思路、严谨的逻辑更好地提炼文章;四是抓住社会热点使实证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在师生互动环节,对于老师和同学们提出如何提升自我科学思辨的能力的问题,周教授以哲学中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来解释科学思辨能力的提升过程:概括、提炼、提升、抽象化、推导。周教授在临近报告结束之时,也为同学们提升研究能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社会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最终还是需要多读多练,日益积累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建树,宝剑终须磨,同学们始终还是要多去研读大家的文章,从大家的文章中去感受行文的逻辑。

周沛教授精彩的报告在现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河海大学社会保障系

河海大学老龄科技思想库基地

河海大学老年保障研究所  供稿

2019420